露出那种如痴如醉的表情,大概率是在yy一些中二剧情,出人头地功成名就乃至拯救世界什么的。
没办法,男人至死是少年,他重生之前也不是没有yy过类似的东西。
有些尴尬的气氛持续了几秒钟,直到实在看不下去的祝兰伸手悄悄在自己老公腰间拧了一把。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我们可以让常博士做第一完成人,向科工委方面申请一个大项目下来。”
梁绍修对于航空系统内的这套玩法还是比较熟悉的,他们182厂现在因为缺乏经费和人才几乎处在生死存亡关头,如果能捞到这么一个令人瞩目的项目,那势必会获得一些资金和政策方面的倾斜。
但是说完之后他又觉得有点心虚,这么大的活,就算有常浩南乃至杜义山的名字作保,上级也很有可能不放心交给他们。
于是梁绍修又咬了咬牙:
“实在不行的话,可以把603所也拉进来,据我所知,新舟60项目按照原计划,也要明年去美国搞适航审定测试。”
“等等……”
刚刚一直在旁边没有说话的祝兰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你说让小常同志做第一完成人?这会不会……”
作为同样混体制内的教授级别人物,她对于这里面的弯弯绕自然也是一清二楚。
虽然祝兰现在已经非常认可常浩南的能力,但在她看来,如果要朝上面申请项目的话,第一完成人最好还是挂一个影响力大一些的名字,这样审批流程都会快上不少。
尽管她也想不出182厂有什么人能称得上“有影响力”,但面前的常浩南无论如何都有些过于年轻了。
旁边的梁绍修当然也能听懂祝兰话里的意思。
这种时候,肯定不能让常浩南自己开口解释。
那就成了自己吹自己了,显得不够体面。
所以他赶紧打断了祝兰说到一半的话:
“祝教授,您有所不知。”
“常同志的导师是杜义山院士。”
“而且,常同志自己,也已经是几个科工委重点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或者共同第一完成人了。”
会议室内一瞬间陷入了寂静之中。
祝兰和林国范先是上下打量了一番常浩南,然后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对方——
原来我们一直以为的天才后生晚辈,竟然才是真正的大腿?
自然结冰试验
“咳咳——”
饶是常浩南脸皮颇厚,也有点扛不住三道火辣辣的目光,于是赶紧接着刚才梁绍修的话头继续说了下去。
“新舟60去进行faa审定的事情,恐怕要搁置下来了,现在603所那边正在跟一家欧洲公司接洽。”
“至于适航审定工作……有了欧洲企业的参与,可以去争取easa的适航证,但刚才也说了,标准问题上,万事不求人,所以肯定还是要转为以我们自己为主。”
作为也算是间接参与过新舟60设计的人,他对于这个项目的未来的走向还是会比较清楚的。
97年去faa做适航认定结果失败,然后辗转多年也只能在国内和极少数几个第三世界国家使用,最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丢给海警当巡逻机都被嫌弃——这样发生在原来时间线上的剧情自然不可能在本位面重演。
本来,常浩南一直都在发愁要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切入点来让当今的华夏航空工业放弃对faa的舔狗行为,但之前涡喷14测试时,那通从国防科工委打来的电话似乎已经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听杜义山说过,上沪飞机制造厂生产d90飞机的工作重点,已经从“接收并学习全套美国航空产业标准”变成了“消化吸收重点技术和积累大型民航客机的总装制造经验”。
再考虑到阿古斯塔公司已经开始跟华夏航技方面开始洽谈型号合作的具体事宜,那么新舟60未来的发展重点应该会转向欧洲了。
“这样好,这样就对了!”
林国范又兴奋了起来,他现在对于制定自主标准这件事的狂热程度完全不亚于常浩南:
“标准也是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和完善的,运8毕竟是个军用运输机,设计时候的很多取向都跟民航有所不同,不可能把它的试飞经验完全搬到其它飞机上,不利于进一步推广。”
“所以要是能有个新舟60这样正经的民用型号,就再好不过了。”
实际上他说的就是个军标和民标的问题,虽然在很多地方二者可以是相同的,但终究会有一些区别。
比如军用飞机可以接受以一定的可靠性为代价榨取更高的性能,对于环保、排放、经济性这些指标卡的也不严格。
而民用型号则完全不同。
“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先从自然结冰试验开始着手。”
常浩南用手中的笔轻轻敲了敲桌子,总算是把几个人刚才放飞出去的思绪给收了回来:
BL耽美